17.5 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 (一)本课目标 1.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课本第60页图17.5.2(上节课的例题图象). 对照图象,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当x取何值时,2x-5=-x+1? (2)当x取何值时,2x-5>-x+1? (3)当x取何值时,2x-5<-x+1? 2.课前热身 学生展示上节课课后收集的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交流探讨得出的两种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 回答提出的问题和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本节课我们将着重探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四边互动. 互动1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4. 问题2:画出函数y= x+3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1)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 等于零?(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 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解答的结果. 师:由问题2,想想看,一元一次方程 x+3=0的解,不等式 x+3>0 的解集与函数y= x+3的图象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再在全班展开交流,让全体同学达成共识. 明确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画出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当x=-2时,函数值等于零;当x>-2时,函数值始终大于零. 归纳可得:从“数”的角度来看,一次函数y=kx+b(k≠0)的函数值是0时,对应的x的值就是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当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0时,对应部分x 的取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当一次函数y=kx+b的值小于0时, 对应部分x的取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 从“形”的角度看,直线y=kx+b(k≠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kx+b=0的解;直线y=kx+b位于x轴上方部分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 直线y=kx+b位于x轴下方部分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 互动2 师: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数”和“形”的不同角度, 概括归纳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明确 从“数”的角度来看,当一次函数y=2x-5和y=-x+1的函数值相等时,对应的x的值就是方程2x-5=-x+1的解;当一次函数y=2x-5的函数值大于y=-x+1 的函数值时,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2x-5>-x+1的解集;当一次函数y=2x-5的函数值小于y=-x+1的函数值时,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2x-5<-x+1的解集. 从“形”的角度来看,直线y=2x-5和y=-x+1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2x-5=-x+1的解;直线y=2x-5位于直线y=-x+1上方部分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2x-5>-x+1的解集;直线y=2x-5位于直线y=-x+1下方部分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2x-5<-x+1的解集. 互动3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 画出函数y=-2x+2的图象,观察图象并回答问题. (1)确定当0<y<2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确定当-1≤x<1时,对应的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