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确定与不确定
新浦区临洪中学 宋其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概率范畴,意在帮助学生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使学生能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通过对游戏、生活中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丰富对概率背景的认识,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学会合作交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不确定的现象,但他们对这些不确定现象的观察往往是零星且短暂的.同时,学生对未知事物又充满好奇且敢于质疑,很愿意投入到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学生参与感受和探索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活动中,使学生的认识达到升华.
三、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游戏、试验),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引出三个事件的概念.再通过学生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猜测、试验、操作记录、分析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达成目标:
①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② 会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2、技能训练目标:
①经历观察、活动、分析、讨论、探索等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初步建立随机观念;
②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孕育目标:
①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正确理解数学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六、教学难点:
会区分什么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七、教学形式:教法:实践法、探索法相结合;学法: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
八、教具准备:多媒体,若干个乒乓球、硬币等.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卡通人物)
师:你们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只是老师没带那么多,不能分给每一位同学.为了使每位同学有公平得到的机会,我手里有70张扑克牌,并标有同学们的学号(边说边展示给同学们看),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洗牌三次.若抽出的号码是你的学号,你就将是幸运学生,并到讲台前站好.(游戏开始)
这5名学生是幸运学生,他们将有机会获得卡通人物.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箱子(展示给学生),现在老师放几个乒乓球进去,2个黄色,3个白色,并把它们充分搅拌均匀.哪个同学摸到黄球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卡通人物,摸到白球老师就奖励他一本作业本.
师:让我们师生用掌声对今天最幸运的获得卡通人物的同学表示祝贺!
师:现在我把箱内两个黄球换成两个白球,从箱内任取一球,你能确定摸出黄球吗?(生:不可能)
那么从箱内任取一球,你能预测它的结果吗?
刚才,我们一块儿感受到了一件事件在发生前,我们有时能预测到它的结果,这个事件是确定的;有时预测不到它的结果,这个事件的结果就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研究《确定与不确定》.引出课题:确定与不确定.
(利用学生都感兴趣的小游戏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加强了人文数学的教育)
(二)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1、三种事件的概念
A、箱内全是白球
一定能摸到白球——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
;
肯定摸不到黄球——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 .
B、箱内有白球、有黄球
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有时会发生,有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 .
2、辨析把握本质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不确定事件)?
(1) 抛掷1个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
(2) 1+3>2;
(3) 打开电视,它正在播广告;
(4) 3天内将下雨;
(5)如果a为有理数,那么|a|<0.
(对于概念的学习,要通过多次感知,不断深化认识.在初步感知概念后,要通过及时的辨别分析,认识概念的本质.)
(三)合作交流,其乐融融
1、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下列各题:
A、 你同意以下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1)在全世界有10个地方同时出现飞机失事,这种可能性很小,因而这个事件是不可能事件.
(2) 平时我们去买彩票时常会这样说:我不可能中奖的,所以就算为国家做点贡献吧.
(3)寒冷的冬天淋了一场雨,很可能会生病,因而这个事件是必然事件.
B、造句:请你用“……是不可能的”, “……是可能的”, “……是必然的”,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各造一句,比一比.
(又回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确定与不确定现象作数学思考,让不同的认识进行碰撞,每个学生在进行数学表达的同时,可以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建构并完善自我认知结构.)
(四)动手试验,探究交流
1、摇硬币:摇硬币10次(用双手摇一枚硬币后且用一手按在桌面上)记录正、反面朝上各几次(规定数字面为正面).
A、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记录结果 |
|
|
|
|
|
|
|
|
|
|
统计:正面朝上 次;反面朝上 次.
B、探究规律:(1)某同学抛硬币10次,正面朝上6次,这是 事件.
(2)某同学抛硬币10次,正面朝下10次,这是 事件.
(3)某同学无论怎么抛硬币每次正面一定朝下,这是 事件.
2、学生出生月份调查:分组调查你同学出生月份(6—15名).
A、实验记录:
姓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出生月份 |
|
|
|
|
|
|
|
|
|
|
B、当你调查到第 位同学时,你发现有相同月份的同学,这一事件为 事件.
C、探究规律:你至少需要调查 名同学生日,才能使“有两个同学生日在同一个月”这一事件成为必然事件.
D、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