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苏教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反思
负数的概念。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使学生了解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初步认、读、写负数。
3.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在教学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正、负数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认识负数 3课时
负数的概念
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
3.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1.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2.熟练、准确地认、读、写负数。
投影仪。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情境设立。
教师: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数学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让我们在上课之前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以前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2)复习。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讨论一下投影片中哪些数是自然数,哪些数是分数。
学生讨论。
教师指名让学生叙述答案,师生集体订正。
(3)揭示主题。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分数表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数:负数。(板书:负数的概念)
2.师生共同研究正、负数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如乘电梯上升与下降的距离、收入与支出的金额、盈余与亏损的数量……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清楚、简便地表示并区分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呢?为此人类发明了负数。
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关于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以收入的钱为正,以支出的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运用负数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呢?
3.例题讲述。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页,大家讨论一下,试试能否读出例1中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学生讨论。
南京的最低气温刚好是0摄氏度,三亚的最低气温是零上20摄氏度,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三亚和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两个不同概念的20摄氏度,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区分这两个不同概念的20摄氏度,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不会混淆呢?
在数学中,零上20摄氏度记作+20℃;零下20摄氏度记作-20℃。“+20”读作“正二十”,“-20”读作“负二十”。+20也可写成20。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加上“+”或“-”,就可以把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