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10.3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轴对称、平移和旋第三节10.3旋转。“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相似等内容,通过将图形折叠,平移,旋转,使得图形“动”起来,使得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图形,有助于在变化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熟悉的实际生活现象,使得学生认识旋转,进而探索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体验变换的理念与思想。旋转不仅是对本章接下来学习的中心对称图形,图形全等做了良好铺垫,也和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紧密相连,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通过旋转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同时,七年级的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刚刚又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以前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探索旋转的三要素,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变换的思想和理念。
三、设计思想
本节通过“问题情境——探究新知——知识应用——巩固练习”的模式展开,首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索,得出旋转的定义,对于本节的难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则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形成过程,自然地突破了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掌握了解题的技能。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理解旋转这种基本的几何转换,知道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的概念。
2.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关系。
3.通过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经历采用观察画图等手段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直观感知图形的旋转以及旋转前后图形的联系,并进一步作理性思考。
3.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与猜想的数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现实生活中有关旋转的现象,并产生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旋转问题的解决,发展综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养成探究的态度。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旋转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