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教师频道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数学课件 >>沪科版 >>七年级下 >>第10单元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10.1相交线 >>

沪科版七年级下10.1相交线课件+教案
上传者:何军成   加入日期:16-02-26
沪科版七年级下10.1相交线课件+教案
一、教学内容解析
1使用教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十章第一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和异面,异面在高中阶段学习,而相交和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由于两条直线相交的相互位置与它们形成的角有直接关系,所以本节课实际上是研究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的关系,即重点研究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了解了它们的性质,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对后面的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的学习,以及与几何图形有关的推理、计算等问题都有联系,所以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据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置
新课标提出,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发展空间观念中提出: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出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相交线这节课恰好是构成复杂图形的一个基本图形,是一个起始点,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要让学生理解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同时要抓住契机,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并利用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的性质,会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2.通过“复习角的构成和‘互为补角’的定义,学习邻补角”和“对比邻补角学习对顶角”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几何学习的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 
3.通过探究对顶角性质,向学生渗透“观察、猜想、操作验证、说理”是得到几何结论的普遍的方法这一道理. 
三、学情分析 
1.知识的储备:在小学,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重点研究了线段和角,知道了互余、互补的角,等角的补角(余角)相等等知识,能将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简单的图形,会画简单图形,初步掌握结合图形思考问题,只会极为简单的说理,而且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来进行说理的意识较为淡薄.
2.能力的储备:学生初步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对于几何知识的准确表达还存在着困难,尤其是由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还不能做到准确. 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但在图形的性质学习过程中,不会注重图形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习状态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此外学生对获得正确的几何结论的经验和方法还很缺乏.
3.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大都积极、热情,喜欢数学活动和探究,但注意力有时不能集中;七年级学生大都热衷于口头表达,但有条理的书写表达较为困难.
     根据上述分析本节课的难点是:对两个过程的理解,即对比邻补角学习的经验,学习对顶角的过程,对顶角性质探索的过程.  
    为突破难点,做好关键三点:第一,利用知识基础,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即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先明确相交线所形成的角的构成和复习“互为补角”的定义,来学习邻补角,知道邻补角的位置关系决定数量关系.第二,运用对比.即对比邻补角的学习经验,来探究对顶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且知道对顶角的位置关系决定数量关系,也从探究过程中理解了对顶角的概念,掌握了对顶角的性质.第三,自主探究,及时鼓励.即在对对顶角性质探索的过程中,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实物演示、数学猜想、操作验证和说理证明的过程,让其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获得新知、感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去写,对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表达给与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逐步探究的信心.第四,利用教育技术资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使用教育技术资源,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更直观的学习,更便捷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使用教育技术资源,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展示章头图,介绍中国馆: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中国国家馆.采用大红外观、斗拱造型,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2、这副图片中“东方之冠”可看作为平面图形,它的线条感极强,气势宏伟.如果把这些线条看作为“直线”,那么其中任意两条直线,它们要么……(相交),要么……(平行).
    我们周围见到的许多图形中,纵横交错的直线条都给我们相交直线与平行直线的形象.我们今天学习《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首先学习第一节“相交线”(板书课题:10.1相交线)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章头图“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图片,将其看作为“平面图形”,图中出现“平行线”和“相交线”,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几何图形是由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来的,另外,通过介绍“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渗透爱国和民族自豪感的情感教育.

资料名称: 沪科版七年级下10.1相交线课件+教案
文件大小: 2916K
文件格式: rar
版本年级: 10.1相交线
下载地址:
进入高速下载页 进入本站下载页
本站说明: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相关资料

 2019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10.1相交线》特色训练题(1)含答案 19-02-07(试卷)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0.1相交线》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7-03-26(试卷)

 2015-2016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10.1相交线课件(2份) 16-03-26(课件)

 沪科版七年级下《10.1.2垂线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16-03-22(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下《10.1.1对顶角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16-03-22(教案)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下10.1相交线课件(共20张PPT) 16-03-05(课件)

 【优课】沪科版七年级下10.1相交线之垂线课件+教案 16-02-26(课件)

 10.1《相交线》课件(共25张PPT) 15-05-17(课件)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0.1相交线(3)导学案 15-04-13(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0.1相交线(2)导学案 15-04-13(教案)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小学科学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道德法治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12999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