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形势下化解师生间矛盾的办法及策略
宜昌市上海中学 屈建新
学校教育,主要是教师利用学校环境、课程资源或师生活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引导教育。然而教育的双方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平平凡凡的独立的个体,因存在诸多不同认识及观点、尤其是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病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碰撞或矛盾。因教师在处理这些教育中的矛盾时的方法不同,有的善于化解,有的却又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问题越闹越大。无论是学校整体管理,还是年级或班级管理,都需要正视现实,直面问题,努力去探索新形势下化解师生间矛盾的办法。
一 溯本求源,诊断矛盾
要问解决出处,还得先问矛盾来路,师生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般呈现四点原因。
首先是师生观点的差异。教师和学生是在不同时期接受教育的人,又生活在同一时期的社会,各方面如经历、文化知识、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的态度也往往不同。
其次是师生了解的差异。教师(班主任除外)和学生并不经常呆在一起,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或不全面,评价不公正,或以点概全,甚至错怪了学生,因而形成冲突的诱因。
第三是教师方法的差异。就是某些教师教育思想或教育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甚至是方法单一,也可以说是不看对象或事情的现场,头脑一热有时就想用简单原始的如训斥、挖苦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致使冲突升级。
第四是学生家庭的差异。就是少数学生由于家庭或性格的原因,缺乏对老师的认同感,而老师又没有仔细的对症下药,从而使学生产生误解,把教师的严格要求看作是这个老师和他过不去而引发冲突。
综合这几年发生的师生矛盾冲突甚至酿成惨剧的案例,从学生层面上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消极对待有矛盾老师的所教学科, 就是不学这门课,甚至上课的时候他头都不抬一下,心里怀着对老师的怨恨从而化为学科学习上的抵触行为。第二阶段:矛盾升级---教学过程中故意捣乱,或在背后说老师坏话,传播谣言,煽动其他学生抵制老师, 严重的就在教室故意顶撞老师,这是产生师生矛盾后果的再次升级。第三阶段就是逃课逃学,:逃课逃学是对学习最为直接的一种的抵制方法,就算做工作勉强上学了,过不了几天又会故伎重演。第四阶段就有可能发生直接对抗,对抗的表现有:最低级的辱骂就是用粉笔在厕所的墙壁上,在网上论坛或帖吧上恶意辱骂老师, 这是网络时代师生矛盾表现的另外一个现象。有些学生把情况反映到家长那里,如果家长有一职半权或势力,会动用行政力量来伤害老师,甚至纠集社会人士对老师人身伤害。第五阶段就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了:跳楼、 行凶、纠结同伙报复。这样的非典型个案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现在的孩子很脆弱也很敏感,也说明处理好师生矛盾的重要性。这五个阶段是逐步升级,只要我们的当事老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在前三个阶段,邀请家长配合并采取合适的教育安抚方法,矛盾的进一步升级是可以避免的。由此可见,处理好师生间的矛盾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毁掉学生或者毁掉老师,造成极其严重甚至是可怕的后果。
二 多维一体,化解矛盾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需要我们教师、家长和学生运用法律法规、采取智慧的的方法去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一是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也就是要强化对学校每一位老师在管理学生经验和方法上的培训及指导。其中要遵循教育方法的四原则,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知晓现在的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特点,从而使我们的教师心态始终处于平和状态,引导他们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把握每个学生平时最乐意接受的教育方法,只有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做到了心里有数,那采取的教育方法一般来说都是很凑效的。万一出现了偶发冲突,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只有老师冷静了,他才能按照培训的基本要求来做:一是宜冷不宜热。适时适当的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1)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在确认自己能控制局面时,可给犯错误的学生以严厉的批评乃至恰当的处罚,使歪风邪气不能抬头。但过后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尤其是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很强,“硬”的批评后,还需“软”的教育,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2)采用“暂缓解决法”(也叫“冷处理”法)。在确认自己暂不能控制局面时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老师可以对学生说:“这样吧,现在还是先上课,这?事放在下课后来解决。”课后解决,你已有了充分的时间作准备,而且师生双方都有了自我缓冲和反省的机会,那后面的一切就好办多了;二是事发后,宜静不宜动。一些教师在矛盾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些大多不可取。因为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因此,事件发生后,我们的教师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矛盾,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再采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决的办法,这样既照顾了学生心理需求,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了,甚至会使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对我不赖,我以后一定要如何如何,自然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三是我们老师在处理矛盾时的态度,宜真不宜假。“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导致教师心理有阴影而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当矛盾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不敬”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孩子毕竟是孩子,谁年少时没犯错?只有我们这样想并这样做了,我们才能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四是处理矛盾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因为矛盾的矛头是针对教师的,所以处理起来更应把握好尺度。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让学生对照教师的做法,自觉地反省,然后找到自身的不足,更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我想,有这些方法做我们教育实践的支撑,就没有化解不了的师生矛盾。
二是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调节润滑作用。一般来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话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分量还是挺重的。当我们的任课教师和学生、或是家长发生了误会或矛盾,这个时候完全靠我们的任课教师自己处理问题,往往效果不是很好,有时甚至是会激化矛盾,这个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就应该理所当然的出面协调,作为第三者,有些话说出来,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往往容易接受。班主任只要做好了一方的工作,矛盾的主题就基本不存在了,剩下的工作就回到老路,双方当面沟通,达成谅解,回归正常。所以说,班主任或是第三者(其它任课老师或领导)的介入,是化解班级师生矛盾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成效最为显著的方式。
三是充分展示学校德育管理人员的调解作用。学校管理人员,尤其是德育管理人员,往往经验或办法较丰富,接触的人员也相对范围广些,同时,由于经常在学生面前露面或训话,学生对这些人员还是很敬畏或崇拜的,因而,当师生矛盾激化之时,我们要尽早介入调解,凭借与学生平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助于循循善诱的教导,尤其是指出师或生矛盾的根源所在,大多数学生都能平和的接受老师所谈的观点,从而使心态回归常态,再辅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或出路,这些学生基本都能按照老师指的办法去做,从而达到圆满解决矛盾的目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学生错了,作为管理人员,一旦发现老师的错,就需要及时私下和老师交流,指出问题症结所在及危害性,责令老师私下当面和学生沟通,达成谅解,形成合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时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只要我们事先做好了家长的工作,大多数家长还是很能理解和接受我们采取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从旁协助作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所以他们的作用也不可小觑,这也是我们长期搞家校联谊形成的教育成果。
当然,师生关系矛盾的调解或化解,主要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善于控制情绪,始终坚持启发、疏导、调节、控制矛盾发展的方向,特别要注意防止矛盾激化;同时学校也要强化树立我们每个教师正确的教师观,教育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学生,尤其是正确对待学生犯的错误。只要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愿意为他们创造条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我想,师生关系定会融洽起来。当然,要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出现,最佳方法仍是平时多沟通,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