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解决问题(二) |
课时 |
第2课时 |
班级 |
|
编写者 |
杨锦兰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本第5页例2的内容,但本单元并非是全新的内容,所以我们既要注重联系,跟要注重提升。本节作为本单元的新知识:括号的应用。对括号的教学,在此之前的教材中只是在例题中出现,现在又在应用题中出现,进一步结合生活情境来体验括号的作用,为今后学习求平均数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做好铺作用。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本节课以面包坊为情境主题,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出现不同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
六、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
|
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小结。
|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交流是怎么想的.
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
1、练习一的第2题,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
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 |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
四、课堂总结
|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
|
|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
还剩多少个面包?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
|
七、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