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的结果不相同,进而产生认知冲突,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使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进而可以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巩固本单元知识点,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也为今后研究直线打下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对实际物体的长短比较,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对物体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厘米或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还要了解每一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且能够在实际中运用。
2.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度,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再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的特征 14銆?/m:t>'>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时,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时应该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1 教室有多长 1课时
2 课桌有多长 1课时
3 1米有多长 1课时
4 练习四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