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共3课时)学案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课前准备小木板和橡皮筋,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两个相对的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时,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二环节: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活动内容:根据上面的实践活动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 随着 的变化,两条对角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 当两条对角线相等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由此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猜想?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会引发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请学生根据实践的结果对问题进行回答,再对比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及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来思考如何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将定理的证明严格的完成,最后同学实物投影的形式,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对比前一节学习的菱形和矩形的性质定理,引导学生对矩形独有的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教师板书本题证明过程。
定理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 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已知、求证;
(2) 对比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对已知、求证进行分析;
(3) 请学生交流大体思路;
(4)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写出证明过程;
(5)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找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
第三环节:再创情境,猜想实践
活动内容:
教师给出PPT中的情境二:李芳同学用四步画出一个四边形,“边、直角、边----直角、边----直角、边”,她说这就是一个矩形,她说的对吗?为什么?
学生现猜想然后小组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进行证明。
定理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1) 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已知、求证;
(2) 对比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对已知、求证进行分析;
(3) 请学生交流大体思路;
(4)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写出证明过程;
(5)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找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
第四环节:实际应用,范例教学;
活动内容:
1. 教师实际问题:
①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③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请说明如何操作,并说明这样做的原因。
2. 教师给出书中例二,学生进行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互相交流解法。
例: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较于点O,△ABO是等边三角形,AB=4,求□ABCD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