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教师频道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班级管理指导 >>

2015年春开学小学班主任致家长一封信
上传者:   加入日期:15-03-01
各位家长:

您好!首先祝您在新的一年喜气洋洋,阖家幸福!感谢各位家长这学期对我工作的支持与理解。这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充满收获的一学期。今天我给大家写这封信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有一个更灿烂的童年,更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心下茁长成长!

对于孩子们上学期的表现,我真的非常满意。本学期,我们四一班举行了很多比赛,比如,汉字听写比赛、古诗默写比赛、优秀作文评比等等,同学们积极参加,成绩优异,评选出了一批汉字明星、古诗明星、绘画能手和小作家。这些比赛既让孩子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是对我们“五个一”作业的检查与反馈。通过这些班级活动,我能看出孩子在平时做出的努力,当然,也能看出部分学生的五个一作业并没有认真地完成,仅仅是应付老师,应付家长,应付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有许多变化,有的是好的,但也有不好的地方,这就是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老师不断地引导孩子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首先是心理方面的变化。

孩子长大了,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察言观色。有的孩子会把事情藏在心里,不喜欢和老师、家长交流。如果他感觉你关心他,重视他了,也许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你说说,不高兴就埋在心里,让你摸不透他的想法。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老师多交流,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慢慢进入了叛逆期,我们要在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前打开他们的心扉,让孩子和我们成为朋友。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讲的孩子知道“难为情”了,他怕“丢面子”了,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另外,如果孩子在校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希望我们的家长要相信我们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处理矛盾的能力,即便孩子处理不了,还可以寻求老师帮助。请家长这个时候理智的解决问题,相信老师不会偏袒任何一个孩子,老师会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感受、从各个孩子的角度出发。

其次,我想说说学生的作业。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开学以来,孩子们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参差不齐。大部分同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但是总有极个别同学总是以各种理由不能完成作业,或者甚者干脆不写,然后老师检查的时候,说:我忘记带了。当老师说,我给你家长打电话马上送来的时候,孩子开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说:我没写。为什么没写。孩子会说,我上课外班,或者妈妈没收到校讯通。这个故事情节经常发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三个问题:

第一,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认真。

第二,孩子依赖校讯通,自己不记作业,学习习惯不好。

第三,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企图用一个拙劣的谎言掩饰来掩饰。

我给孩子说,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完成作业,家长可以给我打电话,但是绝对不能说谎,而且不带作业就等于没写。所以,各位家长根据自己孩子自身的情况做出不同程度的“督促”。有一部分同学因为惰性,怕辛苦,总想着玩,学习缺乏主动性,所以成绩很不稳定,更多的时候是成绩一路下滑。面对这一类的孩子,我常常为他们觉得可惜。有很聪明的头脑,但因为态度不端正和自己的贪玩,只能落在别人后面。成绩虽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数字毕竟能说明一些情况。尤其是预习的作业,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的完成,只有先学后教,才能当堂达标。所以,我恳请各位家长,一定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因为态度的不端正而带来将来的遗憾,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从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家庭作业开始!

另外,我想说说习惯方面。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和我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一致,那就是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学习习惯的差距。学生如果有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自然不会差。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7.独立作业的习惯

8.仔细审题的习惯

9.练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最后,我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想请各位家长和我一起来努力,来帮助孩子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请大家看一看这些物品,都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从孩子那里收上来的,所以请大家督促孩子不要带零食、不要带零花钱、不要带玩具、不要带漫画书到学校。一方面孩子的自制力差,另一方面,很多孩子不舍得浪费下课的时间看漫画书,玩玩具,所以只能挤挤上课的时间,来玩玩具看漫画。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的,所以,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功吧!

资料名称: 2015年春开学小学班主任致家长一封信
文件大小: 34K
文件格式: doc
版本年级: 班级管理指导
下载地址:
进入高速下载页 进入本站下载页
本站说明: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相关资料

 第一次主题班会(八年级) 15-05-27(教师)

 七年级(2)班家长会发言材料 15-05-24(教师)

 七年级《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15-05-24(教师)

 七年级初中生班规细则(规章制度) 15-05-23(教师)

 七年级班级管理之我见 15-05-19(教师)

 《学习雷锋精神》七年级主题班会 15-05-14(教师)

 七年级《中学生自我反思的二十个问题》 15-05-14(教师)

 七年级《学生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要求》 15-05-14(教师)

 七年级班级规范管理制度 15-05-11(教师)

 班主任必读的十个故事 15-05-08(教师)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小学科学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道德法治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12999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