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3.4确定圆的条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通过本章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等知识。同 时具备了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等操作技能,掌握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经过点画直线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类比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学生已积累了画一个圆的经验。基于以上两点,提出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①经过一点、两点、三点能否作出圆、能作出几个圆。②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但本课内容从属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及结论的确定性。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 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探索不在同 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确定圆的条件
教学难点:确定圆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情景引入;实践探究;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布置学生在课前复习,回答如下的问题:
(1)经过一点、两点、三点你能否画出一条直线吗?若能,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2)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什么体会?
(3)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中垂线?
活动目的:通过问题(3),希望学生复习线段中垂线的尺规作法,为本课作圆作知识的铺垫。通过问题(1)(2)的复习回答,为本课的探索“经过三点能否确定一个圆”作一个探索策略上的铺垫,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实际教学效果:在课始的提问中,学生对中垂线的尺规作法、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的回答较好,但在回答“经过三点能否画直线”问题上出现分歧,部分回答“不能画出直线”或“可以画一条直线”或“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等。通过对问题的争论、回答,达到了预期目标,培养了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某地区一空地上新建了三个居住小区A、B、C。现要规划一间学校,使学校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你如何选取这所学校的地点?
活动目的:①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先要解决这三个小区是否在一直线上。②引起学生回想圆的定义,得出作圆的关键是定圆心、定半径。③借助实际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解决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圆的条件”和下环节的探究活动注入动力。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宽松的气氛下展开对问题的探究:问题应分A、B、C三小区在同一直线上或不在同一直线上两种情况;问题即是找出一个同时经过A、B、C三点的圆。(自然引出课题)
第三环节:实践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内容:参照教材提供的三个问题:
①、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为什么有这样多个圆?
②、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③、作圆,使它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已知点A、B、C,你是如何做到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为什么?
④、你现在能解决课前的问题了吗?动手做一做?
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归纳思想,从中探究出:
①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为什么只确定一个圆?
②这个圆如何用“尺规”作出?
③三角形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等问题,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过三点作圆的方法。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问题①、②中有多少个符合条件的圆能很快地回答出来,但学生对问题①中“为什么”的回答未能抓住画圆的本质(定圆心、定半径)来回答;对问题③的探究用时比较长,重要原因是部分学生作了三条边的中垂线,对“为什么”的回答也未 能抓住交点的唯一性及半径随着点的确定而确定进行回答。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完成课本随堂练习;
(2)判断题:
①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 ( )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 )
③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 )
④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 )
(3)如图是一块残缺的圆形木盖,现要 重新制作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圆形木盖,你是如何制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