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 |
课时 |
第8课时 |
班级 |
|
编写者 |
杨锦兰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生学会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并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
六、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
一、谈话引入
|
1、出示例3主题图。
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
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全班汇报交流。
|
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
二、探索学习
|
1、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3)、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4)、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
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
三、拓展应用
|
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
四、课堂总结
|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
学生自由发言 |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
板书设计:
练习课
平均每组几人? 可以分成几组?
15÷3=5 (人) 15÷5=3 (组)
答: 平均每组5人。 答: 可以分成3组。
|
七、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