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册部分共编成4章,依次是:第1章 反比例函数;第2章 二次函数;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第4章 相似三角形;其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有“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重要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形结合的探究方法。属于空间与图形的有“圆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 “圆的基本性质”这章,让学生对圆的感念及其有关性质进行系统的探索与证明,体念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的思想和方法。“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变换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届学生两极现象严重,好的学生成绩优异,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刻苦、勤奋。但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说是“躺着不学”。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以中考为出发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双基'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习积极性而基础一般和较差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躺倒不学的人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采用较低难度的作业和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紧扣教材,细读课标,以生为本。备课组必须深挖教材,研读课标并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高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好教学研讨工作,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抓教学问题汇聚,严格执行教学反思制度,杜绝不良现象重复出现。
4.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发课程资源,以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四、教学措施:
1、 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 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要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加强搜集中考信息,以免少走弯路。
五、九年级任课教师:
六、 教学计划进度表
周次 |
起讫时间 |
授 课 内 容 |
节数 |
备注 |
1 |
9月1日 至3日 |
1.1反比例函数② |
2 |
|
2 |
9月4日至10日 |
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② ;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② ;复习① |
5 |
|
3 |
9月11日至17日 |
复习与评价② ; 2.1二次函数① ;2.2二次函数的图像② |
5 |
|
4 |
9月18日至24日 |
2.2二次函数的图形①; 2.3二次函数的性质①;复习、机动③ |
5 |
|
5 |
9月25日至10月1日 |
国庆节 |
|
|
6 |
10月2日 至8日 |
2.4二次函数的应用③;复习② |
5 |
|
7 |
10月9日至15日 |
评价、机动③; 3.1圆②; |
5 |
|
8 |
10月16日 至22日 |
3.2圆的对称性②;3.3圆心角②;3.4圆周角① |
5 |
|
9 |
10月23日至29日 |
3.4圆周角①;复习、评价②;3.5弧长及扇形的面积② |
5 |
|
10 |
11月30日 至5日 |
3.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①;4.1比例线段③; |
5 |
|
11 |
11月6日至12日 |
期中复习、考试⑤ |
5 |
|
12 |
11月13日至19日 |
4.2相似三角形①;4.3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②4.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② |
5 |
|
13 |
11月20日至26日 |
复习②4.5相似多边形①;4.6图形的位似①;复习① |
5 |
|
14 |
11月27日至12月3日 |
综合复习、测试③;(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②; |
5 |
|
15 |
12月4日 至10日 |
1.2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②1.3解直角三角形①;1.3解直角三角形②; |
5 |
|
16 |
12月11日至17日 |
复习、评价②; 2.1简单事件的概率②;2.2估计概率①; |
5 |
|
17 |
12月18日至24日 |
2.3概率的简单应用①;测试①;3.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③ |
5 |
|
18 |
12月25日至31日 |
3.2三角形的内接圆①;3.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①;复习② |
5 |
|
19 |
1月1日 至7日 |
元旦、期末复习② |
2 |
|
20 |
1月8日至14日 |
期末复习⑤ |
5 |
|
21 |
1月15日至17日 |
期末复习、考试 |
|
|
|
|
|
|
|
|
注:1、时间安排前紧后松,教学时应适当紧凑一些。2、①表示该内容授课时间为1课时,②表示该内容授课时间为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