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3册数学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
课标要求: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同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4、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尺子很熟悉,但是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为什么要是用尺子进行测量还处于懵懂状态。因此,教师还应当进行相应的引导与教授。对于利用尺子进行测量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处于零状态,还应当以教授为主。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特别突出呈现同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开挂按钮的长,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量小棒长度时,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设计理念:
1、课上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和增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给学生提供大量可能开展活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4、通过对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实际观察和测量,在头脑中正确建立起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建立起对物体的长度估计的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尺子,学生用的各种测量材料。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铅笔、橡皮、小卷子、直尺、皮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情境导入。
昨天,森林里刮了一场大风,小白兔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出示课件)
小白兔说:狂风吹倒了我的家,动物们都来帮我搭,其他材料都找好,就缺房梁没办法,动物朋友们点子多,可我该听谁的呀?
我们来听听动物朋友们是怎么说的呀?
(出示课件)小鸟说:我看呀,只有两条小虫那么大!
小狗说:我看有一根骨头那么长就行了!
小鸡说:不对,不对,有两个鸡蛋那么长就行了!
小白兔遇到了难题。
(出示课件)小白兔说:朋友们说的是同一根房梁,怎么答案不一样呀?
谁能告诉他为什么?(因为朋友们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二)小结、质疑。
看来,测量物体长度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那么,我们用什么工具量就可以找到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呢?(用尺量。)
二、认识厘米。
平时和我们接触最多的是什么尺?(直尺)把它摆在面前。
(出示课件:一把直尺)
(一)认识尺子。
观察直尺,除了美丽的花边和图案,你还发现了什么?(直尺上有数。)
读读这些数,在这些数身上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数是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的。)
出示课件:(0闪动、发出声音。)“0”表示什么意思?(0表示没有;0还表示起点的意思。)
0所对应的长刻度线的位置(课件:0对准的长刻度线闪动、发出声音)就是尺子上的起点。
除了数以外,尺子上还有什么?(尺子上还有好多小竖线。)
你们知道这些竖线叫什么名字吗?
领读:刻度线。
0所对准的长刻度线的位置叫0刻度。你还能读出尺子上的几刻度?(指名读。)
尺子上还有什么?(还有两个英语字母:cm。)生领读。(板书:cm)
cm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厘米的意思。板书:厘米)
cm是厘米的符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二)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认识1厘米。
谁能从直尺上找到1厘米?(指名说,课件随之变红、抽出。)
观察这些1厘米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这些1厘米都同样长;1厘米两边的数是相邻的两个数。)
也就是说,怎样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一厘米?
(指名说,出示课件: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看自己的直尺,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比一比从几到几是1厘米。手别动,确定吗?好,用另一只手把直尺撤开,轻轻举起你的1厘米,互相看看,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真小呀!)放下手,想想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根据你脑子里记住的和用手比出的1厘米,马上到学具盒里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快速的把它们摆在桌子上。
反馈,都找到了什么。
拿着这些物品到直尺上的1厘米上去验证一下,看看你们找的对不对。把对的留在桌上,不对的放回学具盒里。
反馈,那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具盒里长度是1厘米的物品还真不少,下面小组同学互相找找小朋友的身上有没有大约长1厘米的
部位。
反馈。
伸出你们的小手,到尺子上的1厘米上去验证一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汇报。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的身上有了一把小尺子,摸摸它,告诉我们它的宽是多长?
(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后面的学习中你要经常用到它。
2、认识几厘米。
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不是1厘米的长度,你能从尺子上找到几厘米的长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显示)
以学生回答2厘米为例:
(出示课件:从0刻度到2刻度)从0刻度到2刻度就是2厘米长。
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其他的2厘米吗?
你是怎么看出这些是2厘米长的?
你能用手比比2厘米有多长吗?怎么能比的更准些?
先比出1厘米,再加1厘米。
继续长到5厘米行吗?我们一起长3、4、5。8厘米行吗?(6、7、8)10厘米。
你怎么啦?(我已经伸直了,不能长了。)
谁还能长?继续长!告诉我,你最长能伸到几厘米?
当拇指、食指伸到不能再伸时叫一乍,告诉大家你的一乍有多长?
从现在开始你身上又有了第二把尺子,就是你一乍的长度。把你身上的两把尺子举起来,下面的学习中你要经常用到它们好吗?
一、学会用厘米量。
我们已经认识了尺子,还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出示课件)你们愿意帮小白兔用尺量出房梁的长度吗?学具盒里有一根黄色的小棒和小兔家的房梁同样长,小组长把它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不要用尺量,先用你身上的两把尺子帮助你,估测一下这跟小棒大约有多长。(汇报。)
那它到底有多长呢?请小组同学一起用直尺量一量,边量边说量的过程。(师巡视。)
展示台反馈:将小棒的一端与0刻度对齐,把小棒和尺子的边贴紧,看小棒的另一端指向6厘米,所以这根小棒长6厘米。
还有哪些组也是这么量的?有不同意见吗?
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要量物体与尺子边对齐,看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谁愿意把你们两得的结果告诉小白兔呀?
(出示课件:小白兔说:还是同学们有办法,直尺量的真准确,6厘米的房梁已搭上,欢迎你们来我家。)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同学们已经会用直尺量物体长度了,小动物们深深体会到尺子的作用,他们正在举行一个“测量大赛”想请你们去给它们当评委呢,你们愿意吗?用手势判断。(逐个出示课件)
如果小动物出现测量现错误时,让学生说说为何错误。
(二)中间学习断尺问题:生活中很有可能会遇到断尺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断尺上重新确立起点,再去量。
现在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个测量大赛呀?
(三)估测、实测练习。
(展示台)
拿出小卷子,看看要让我们做些什么?(先估测小卷子的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再实际量出小卷子的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
小组开始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反馈测量结果)
哪个小组估测的比较准确?你对他们有什么评价?(指名说。)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以厘米作单位,一般量比较短的物体。
你还听说过哪些长度单位?
有关长度单位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作业设计:
1、量量铅笔盒中学具的长度。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长度单位
2、量手腕:手腕一周有多长呢?下面就请你们小组合作,任选桌上的测量工具量出一名同学手腕一周的长度。看哪个组量的最快、最准。(我们用皮尺量出某同学手腕一周是12厘米长……
真是有创造性的学习,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来用。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