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6(见下页图)。
这部分教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然后,围绕“能同时过桥吗?”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具体的问题中,明确1吨=1000千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以故事引入,出示情境图:“熊老弟、牛大哥等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要求学生看着情境图,教师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图中描写的。”让学生看图说故事。

(2)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注意从“限重1吨”“1吨有多重?”的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4)接着建议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教师或师生一起将故事收尾。
(6)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共同说说生活中1吨重的物品,书中提供了几例,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
2.例7。
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间的换算,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3.第12页“做一做”。
是配合例6和例7的两道习题,一题是学了质量单位“吨”以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另一题是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吨与千克的换算知识。
4.关于练习三中习题的说明与建议。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3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第4题,是运用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中每月用水的了解以及从哪些方面考虑能节约1吨的用水量,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可以采用课前调查了解,课内合作解决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课下同学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5.关于“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可以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整理。应该组织学生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应该再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