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一)》教学案例研讨
2005-10-02 15:38:33
--------------------------------------------------------------------------------
〖教学过程〗
从学生的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就来讨论一下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课题———确定位置(一)。)
师:谁能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呢?
生:我是第2组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别人能知道就是你吗?
生:我是第2组第3个。
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是不是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生:能。)谁还愿意说一说?
生:我是第4组第5个。生:我是第3组第1个。
……
师:刚才很多同学说了自己的座位。其实小林的位置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3,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你们知道这里的3表示什么吗?1又表示什么呢?
生:在这里3表示第3组,1表示第1个。
师:说得真好。谁能把自己的位置用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呢?
生:我的座位可以表示为(4,2)。
生:我的座位可以表示为(3,5)。
……
(在学生分别用简单的表示方法说出自己的座位后,教师出示教材第77页的情境图,说一说小青班学生的座位的表示方法。)
〖案例点评〗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中建立数学模型是本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本案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并未简单照搬教材中的情境与问题,而是借用这个思路,改为真实的课堂情境设计问题引入,而把教材中的引入例作为练习处理,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生成性,效果很好。不足的是将学生的经验提升、抽象、引出“数对”表示上显得十分突然,不免有灌输之嫌。而这恰恰是教学的关键。其实,教师不妨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大家思考:前面几个同学在说自己的座位时,用了几个数?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当学生回答说“用了两个数,一个表示第几组,一个表示组中的第几个”后,接着便可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抽象:既然可用表示“组”的数和“个”的数这两个数来确定座位,人们就想,能不能用一种比较简明的方式表示位置呢?于是出现了大家都采用的数对表示方法。如第3组第1个的位置表示为(3,1)。规定小括号中的第1个数表示第几组,第2个数表示第几个。
〖思考与讨论〗
“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在课堂上使学生便于理解、概括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